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手记

对不起,这次我必须判离了

作者:刘丽霞  发布时间:2024-04-11 14:54:20 打印 字号: | |


在有些离婚纠纷里,深耕的法官找到症结、解开心结后能救治一场婚姻。

在有些离婚纠纷里,法官经过尝试后只剩下这一个选项,给彼此重新开始新生的勇气。

适时给彼此机会,做到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导、修复,是家事法官必备的能力。

|无疾而终:破碎的婚姻|

 

离婚纠纷,情感线是案件调解的切入口。梳理好了分歧点、情感裂缝,找到突破口进行心理疏导,就能做到调解有的放矢。

但这个案子,我刚拿到卷,就犯嘀咕调还是不调。

这已经是王梁(化名)第三次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了。

作为一名初任法官,我还是习惯从前几个案子里寻找更多的答案,揭开情感分裂的真相。

二人都是高学历知识分子,王梁是企业的工作人员,赵希(化名)是培训机构的老师。二人是相亲认识的,结婚时赵希35岁,王梁42岁,赵希是初婚,王梁已经是第三次结婚了。

在结婚的第二年,二人就生育了一个闺女萌萌。本应是中年互惜,但在闺女刚满三个月的时候,王梁就第一次提出了离婚诉讼。随后,王梁撤诉,5年后,他再次起诉后撤诉。

 

出于孩子、母亲等多方面因素,前两次的离婚诉讼,王梁选择了撤诉。

没有原则性的问题,我初步判断,兴许这段婚姻还没到完全破裂、必须终结的地步。再看看赵希的态度吧。

刚一拨通赵希的电话,她就哭得不能自已,说自己和王梁感情非常深,这六年间,她越发觉得自己和孩子不能没有丈夫和爸爸。王梁每周都回家,二人促膝长谈了好几次,感情现在正在修复,自己绝对不会和王梁离婚。

看来,王梁的三次起诉也没有改变赵希的态度。

赵希自作多情,结婚前后判若两人,在孩子出生后更是性情大变,完全无法相处。我们六年前就分居了。我拨通了王梁的电话,却得到斩钉截铁表达离婚的诉求。

一方是吃了称砣铁了心地要离婚,一方是哭得撕心裂肺坚决不同意离婚,做了完备工作的我也完全插不上话。

缺乏先决条件,调解无疾而终。

|有的放矢:给彼此挽救的机会|

 

第一次开庭时间排在了十一前夕,临近开庭,助理校校哭丧着脸来找我:姐,赵希打来电话哭得稀里哗啦的,不同意在十一前开庭,说已经买好了去外地的票,要带着孩子和王梁一起欢度国庆。

她是说带着孩子来找我,要不就十一后再开庭吧。电话里的王梁很平静。

离婚纠纷处理的多了,问题的症结就容易发现。王梁和赵希磨合时间太短,都还有些棱角没有磨平。

我同意延期开庭,再给他们一次磨合挽救的机会。

一周过后,王梁给我打来电话:开庭吧,必须离婚。

第二次临近开庭,赵希又打来了电话,说最近婆婆生病了,她要去照顾婆婆,让我们再给她一次机会。

婚姻是感性和理性交织的复杂体。感情占据上风,理智化解矛盾的机会就越发的少;当一方理性,一方感性,使用感情杀手锏调和矛盾的可能几乎为零。

破碎的感情,无法修复。

终于是开庭了。二人的诉求坚定不移,一个要求离婚、分孩子、分车、分房、分存款;一个坚决不同意离婚,孩子、车子、房子不让分。

|感谢:给了决断的勇气|

 

开完庭,赵希便开始对我电话发起了进攻。每天早上临近开庭、下午刚开完庭,准能接到赵希不想离婚的电话。

借着电话进攻,我耐心地给她做了心理疏导,让理性在这段离婚的决断中占据上风,帮她寻找重新开始的勇气。

一边是家庭的完整稳定,一边是需要彻底解脱的婚姻。

二人的分居现状在6年间未得到改变,赵希独自在京带娃的单亲妈妈表症持续维持,这段婚姻没有继续的必要了。

留给我的,只有帮他们解脱这一必选项。

考虑到孩子多年间一直跟随赵希在京生活,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生活和受教育环境,而且赵希对孩子的依赖大,我认为离婚后让赵希抚养孩子,也能较好地慰藉赵希离异的情感伤害。

同时,赵希多年独自带娃,经济上的付出会更多。于是,我判决双方离婚,孩子由赵希抚养,并在财产分割上对赵希多年的投入予以补偿。

 

判决后,赵希给我打来了电话,依然还是那个哭哭啼啼的她。但她对我表达了感谢,感谢我对她的容忍,感谢我给她挽救的机会,也感谢我给了她决断的勇气和放过自己一厢情愿的决心。

 

 

法官写的不只是判决,更是别人的人生。

决断不是简单的是与否。找好平衡点,也许就成了改变别人人生轨迹的关键点。

法官需要在当事人无法自力救济选择法院决断的时候,在法律的框架内甚至道德上告诉他们孰是孰非。

或许只是赔偿,或许是得到对不当行为的价值判断、婚姻上的自由,也或许是一份重新开始的勇气。


 
责任编辑:刘海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