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手记
“如果我决定做一件事,那就一定会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作者:刘学芹  发布时间:2023-05-15 11:23:59 打印 字号: | |


参与央视《家事如天》节目拍摄,是我人生中一段很特别的经历。

当一切结束后,客观回想,这段经历大大扩宽了我的生活和思维边界,也让我变得更加自信。相较于朝九晚五两点一线的一成不变,就像乍现的彩虹会给天空增添不一样的色彩,这段经历也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饱满而富有层次。

所有事后回想起来非常美好的经历,在当时,不见得会有一个美好的开始。

这个案子在诉前调解阶段被选中,我觉得压力很大,担心自己会搞砸。彼时,我只知道这是央视的品牌节目,并不了解节目的风格和具体内容,只知道《家事如天》好像获过很多奖项,而且受众很广。我担心镜头下的自己把握不好与当事人沟通的尺度,言辞太激烈会伤害老百姓的感情,太温吞又会影响司法形象,顺其自然走程序又觉得于案件处理结果无益。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对于未知的恐惧,对于未来的种种不利揣测让我担忧了好几天。除此之外,我还有另一番顾虑。

从私心里,我一直抗拒走到聚光灯,因为我觉得,人是社会性动物,都希望得到别人认可。所以,聚光灯里的大多数时候,我们很容易就会陷入不是掩饰就是修饰的顺应本能而违背本心的境况。我甚至恐惧站在镜头下,总觉得,暴露的越多,可被指摘的就越多。说到底,还是我不够自信。

我将自己的担忧反馈给于妍副庭长,很没出息萌生了打退堂鼓的心思,想把案子转到后端。我说我担心我不行而且是越想越觉得我不行庭长你就尽你所能的去处理案子,不用考虑后果,我们只要尽力就好,事在人为,我相信你行。这个时候,人的社会性属性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因为你所融入的群体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你带来安全感。当你知道身后始终有人,那就会形成一道光,无形中消解你心中的一大部分压力。我掰着手指头数了数,好像庭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安排,也只能我上了,于是胸中油然而生一股孤勇豪情,跟于庭长索要了一个大大的拥抱后,用力点点头:“行吧,我来。”

现在回想,会觉得这是多小多容易的一件事啊,还是那个案子,不过是有人跟拍而已,有什么可顾虑的在周围人的眼里,也觉得这是一件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情。但就是这件事,在当时,却几乎耗光了我所有的勇气。因为就感性的我来说,审判工作从来不是问题,我害怕是站到人前,站到镜头里,站到大众的评论里。迈出这一步,需要打破我从业十几年所抱持的固有的保守的对所谓”谦抑“的错误认知,更需要克服我隐藏于心底的莫名其妙的不自信。

虽然我略显胆小保守,有时候也不够自信,但我有一个优点:如果我决定做一件事,那就一定会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随后,我去查了一下即将参与摄制的节目性质和风格。这是一个以“家和”为主题的节目,选取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赡养抚养、继承分家、婚恋等家事典型案件,以原生态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家事法官办理案件的全过程,既能普法,又能展现这个时代家事法官的风采。我一下子觉得这个节目很好啊,如实记录,就不会给你掩饰或者修饰的机会,你不用担心自己会因此背上不真诚的包袱。第一次对接会上,发现摄制组的工作人员很风趣、幽默,他们天南海北走过,胸中是各种有趣的经历和好玩的故事,让人很容易就放松下来。我最终承认,这将会是一次很有趣的体验。

节目组的工作人员相当专业。我办案的时候,几乎听不到他们发出的任何声音,他们就像隐形人一样做着纯粹的记录。而到了拍摄与案件无关的空镜或补拍转场镜头的时候,他们又会展现严格细致要求完美的一面,一遍遍核对镜头的完整性,思考与其他镜头如何无缝连接,不能容忍哪怕一的瑕疵。我记得,当时为了拍摄一个转场镜头,为了呈现最好的效果,我跟法官助理石新婉一起走的那条路,走了没有二十遍,也至少有十几遍。

细想一下,觉得他们的工作,跟我们家事审判有一些异曲同工的地方。专业、细致、耐心自不必说。纯粹记录时候的无声留白,与我在面对家事案件当事人时开启的倾听模式其实很相近。

说实话,亲人之间的矛盾最是尖锐。每一个家事案件中一定有那么一个或者几个情绪处理能力比较弱的人。情绪来自于感受,感受没有对错,那只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状态。相对的,情绪也没有对错之分,但是情绪的表达有好坏之别。很多家事案件的当事人,走到诉讼这一步,有那么一部分,是因为将事情的解决与情绪的发泄混同到了一起,简言之,就是有话不能好好说。与家人一起时,没有能力将自己的需求正向表达出来,对方感知不到,那种需求被无视的委屈,情绪不被接纳的愤怒,日积月累之下,就将彼此越推越远,矛盾越积越深。

所以,处理家事案件的时候,倾听不满、接纳情绪是一名优秀的家事法官必备的基础技能。情绪可疏不可堵,在当事人情绪尚且淤塞的情况下,法官的说教除了让对方与对立起来之外,客观上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而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冷静下来,不急着评判说教,认真倾听一下对方的想法,肯定他们的感受,那事情的发展可能会有所不同。

当自己的情绪被看到,不被评判而被平和接纳,当事人的对抗情绪就会比较容易消解,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引导他们正视问题的核心,才有可能引导彼此换位思考,才有可能弥合彼此之间因为问题拖不决而产生的越来越深的感情上的裂痕。或者,即便不能立即弥合,也能让双方正视彼此的感受,避免双方裂痕在以后长久的岁月里进一步扩大,而基于此,双方将来有彻底和好的一天也未可知。

当然,这种倾听和接纳的艺术最适用的场合是调解。倾听和接纳,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技能,除了天赋异禀的人,它很难随着岁月自然而然的形成,实在是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有意的多加磨炼和提升。这过程中,一个把控不好,有可能就会把当事人的愤怒引向法官,反而增加案件处理的难度以及后续一些额外的麻烦。

但是,我还是觉得,家事案件还是应该尽力去调解,我们也要尽力去倾听和共情,尽力平和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毕竟,是我们一个个具体的人组合成就了每个家庭,一个个的家庭又形成了那一个个的街乡,无数个街乡才组成了当下的社会。和谐的家庭既是社会承平安宁的基石,也是个人圆融自我认知的核心。成功调解一个案子,就为社会消解掉一个隐患,也为当事人实现更好的生活提供了可能,更可以借此磨炼自己的性情和技能,何乐而不为呢?


 
责任编辑:刘海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