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司改专栏
我院“一中心两延伸”推动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2-03-10 16:01:35 打印 字号: | |


我院依托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积极延伸治理职能,更早介入、更准溯源、更快解决,打造“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工作格局。 
  一是搭建区级多元解纷平台,广泛统筹解纷资源。在区委统筹和市高院指导下,院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区司法局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同时挂牌,从场所到机制无缝对接,搭建起“一站式”“全链条”纠纷解决平台。区委对此高度重视,将中心一层新增700多平米面积用以引进多元解纷资源,区委政法委成立工作专班,统筹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检察E站、行政调解等非诉解纷力量全面入驻,实现 “只进一扇门,一站解纷争”。中心挂牌以来,共处理矛盾纠纷7850件,其中非诉化解1016件,立案阶段调解1926件,速裁快审4908件。同时,根据市委政法委齐静书记视察中心时提出的要求,与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共同推进12345“接诉即办”平台对接,制定《房山区“接诉即办”多元矛盾化解工作方案》,以市民服务热线工作推进诉源治理向基层深入,实现矛盾化解与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结合。 
  二是横向延伸,全链条促矛盾实质性化解。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强对辖区各类解纷力量及市场主体的解纷指导,积极推动矛盾止于未诉,其中重点推进群体性纠纷诉外化解,以示范性判决等多种形式指导辖区房地产公司自行解决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千余件,今年该院类型案件占比仅0.95%,排名全市基层法院第一。创立“一站式”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加强法官全程指导、在线调解+司法确认联动,提升非诉纠纷解决方式公信力。2017年以来确认5000余件调解协议,完成全国首例行政调解协议“一站式”司法确认,出台《消费领域纠纷调解协议“一站式”司法确认工作规则》,指导调解消费纠纷600余件,质效排名全市前列,被司法部称为“枫桥经验”北京升级版。探索人民法庭“立审执”一体化工作,以河北法庭为试点,将金钱给付类调解案件的执行纳入法庭工作范畴,力争“一个流程、一起案件”彻底化解纠纷。试点以来河北法庭届满履行期限的此类案件自动履行率达到86% 
  三是向下延伸,三进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将力量下沉,按照最高法院分层递进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的路径要求,建立“属地管辖、分级对接”三级纠纷调处体系,法官对接村社区、人民法庭对接乡镇街、院级对接区相关单位,自下而上分级化解,实现“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目前该院共设立5个社区法庭、特色法庭和23个法官工作站,并联合区司法局开展“无讼村居”创建试点,积极参与社区“党群工作站”建设,建立完善矛盾排查预警、纠纷导回、沟通协商三项机制,将调解平台延伸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创新河北法庭“无诉讼村朋友圈”、城关法庭“庭++村居”联动诉源治理、长阳法庭“星夜调解室”等特色品牌,今年已导回调处纠纷千余件,促进矛盾化解在萌芽、纠纷解决在基层。

 

 
责任编辑:陈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