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晚,长阳人民法庭开启了“夜间法庭”模式,成功调解了一起装饰装修合同纠纷案件,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不打烊”的司法服务。
原告A装饰公司诉称,其与被告B科技公司于2016年签订了装饰装修合同,约定由A装饰公司承包B科技公司的室内装饰工程。工程完成并验收合格后,双方于2017年共同签订了工程结算单,该工程总价共计20万元。
然而,B科技公司却没有按照双方约定全额支付工程款,截至2019年12月仅支付了5万元工程款,剩余款项经原告多次催要都没有给付。于是A装饰公司诉至法院,要求B科技公司支付拖欠的工程款及违约金。
江正春法官经过与被告沟通发现,被告认可拖欠原告工程款的事实,但是因为公司经营困难,且疫情期间一直未能复工,导致该公司资金紧张,无法按照原告要求的数额及时间支付工程款,希望法官能够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能够适当减免违约金数额,并分期支付工程款。
考虑到被告法定代表人因疫情防控未返京复工,且双方当事人白天均为户外作业等情况,江法官决定通过“云法庭”在晚间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因为江法官的孩子还不满10岁,且家人都在外地,江法官将调解的地点设置在了自己家中。
4月7日晚8点,江法官身着法袍、张冰助理身着制服,一张茶几、两台笔记本电脑,就这样在江法官的家里开启了“夜间法庭”云模式。
经过一个小时的调解,原告公司表示对被告因疫情无法复工导致资金紧张的情况予以理解,愿意减少违约金数额,并同意宽限付款时间;被告表示同意支付原告工程款及违约金共计18万元。
在江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分期付款的调解协议。
“夜间法庭”为上班族提供了更加方便的诉讼服务,更好地满足了新时期首都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当前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长阳人民法庭将“云法庭”与“夜间法庭”相结合,积极探索人民法庭便民工作新模式,将其与诉源治理、智慧法院等工作相结合,让辖区民众享受到更加便利、高效的诉讼服务,助力首都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