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数持续高位运行,人案矛盾突出,诉源治理作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举措,在全国全面推开。我院勇于先试先行,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总结出诉源治理工作的“房山特色”。9月27日上午,我院党组书记、代院长娄宇红应邀做客中国法院网《守初心担使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最高人民法院建院70周年院长访谈》栏目、北京法院网《亮点工作大家谈》栏目,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我院如何推进诉源治理工作接受专题访谈。
访谈伊始,娄宇红代院长向网友们介绍了诉源治理的背景、内涵,以及我院在推进诉源治理过程中的亮点特色及具体举措。娄院长介绍,法院参与推进诉源治理工作,是立足司法职能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初心使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的必然要求。诉源治理强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及时化解矛盾,将矛盾扼杀于萌芽状态,将纠纷止于诉外。在推进诉源治理过程中,我院树立了矛盾源头预防为主线,深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坚持多元化解系统化推进、矛盾纠纷一体化解决、诉讼服务现代化升级“一线三化”的工作思路。并通过关口前移、向纠纷源头防控延伸,统筹资源、筑实非诉多元解纷平台,有序分流、理顺“诉非衔接”流程等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访谈中,娄宇红代院长还重点介绍了我院在加强调解指导和司法确认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和成效。我院以培育基层调解力量为重点,以“一站式”司法确认工作为抓手,为诉源治理工作夯实基础。一方面从调解流程和调解标准上精准指导人民调解,另一方面从业务培训上为调解组织提供智力支撑。同时,该院与房山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共同建立人民调解协议“一站式”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对辖区各类、各级调解组织达成的调解协议,由法官全程指导,并对有管辖权的案件依申请进行司法确认。自2017年7月运行以来,已对社会调解组织制作的2000余件人民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其中包括300余件信访转办案件,带动6000余件矛盾纠纷在诉讼渠道外化解。
娄宇红代院长介绍,我院通过推动风险评估终端进基层,研发“智慧调解”APP系统,深化24小时诉讼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八微四端四平台”普法平台等举措,打造“互联网+诉源治理”工作模式,让百姓少跑腿的同时,让信息多跑路,将群众纠纷解决在“家门口”。在扎实开展诉源治理工作的同时,该院还启动了“房治久安”系列宣传活动,以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为“风向标”,通过推行“五区三化”工作法、开展巡回审判和典型案例大宣讲等形式,培育和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为诉源治理深入推进打下基础。
娄宇红代院长表示,诉源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司法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我院将持续深入开展好诉源治理工作,建设好更高效便捷的多元解纷平台,把矛盾化解掉、把案件数降下来,让社会更和谐,让群众的生活更美好。
人民网、法制网、正义网、千龙网、北京政法网等对访谈活动进行了联合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