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司改专栏
我院构建“全流程+全天候”模式积极推进集约送达工作
作者:李韵卓  发布时间:2019-01-14 09:33:11 打印 字号: | |

为深度破解送达难,融合创新科学工作模式、有效整合各类送达手段,切实落实“七位一体 三化统筹”的集约送达工作机制,我院从实际情况出发,向创新要动力、向科技要效率,充分利用并积极拓展“北京法院集约送达一体化平台”功能,在推进集约送达工作过程中,探索构建“全流程+全天候”工作模式。201811月,进行电子送达1048次,较10月数据增长11倍;邮寄送达1243次,较10月数据下降46%;通过24小时材料交转柜送达250次,较10月数据增长5倍,呈现出“两升一降”的良好态势,集约送达推进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全流程”理念引领,开创全新工作局面。提高诉讼服务工作站位,设审判服务中心对内服务法官办案,完善诉讼服务大厅功能对外便利群众诉讼。将集约送达工作作为解放法官双手、剥离非审判核心业务的重要环节,同时借此减轻当事人诉累,节约社会成本。根据集约化管理要求,将集约平台与外包公司辅助平台相融合,形成“全流程”送达平台,将各种送达方式的辅助事务统一打包,只留需求申请入口和结果反馈出口,法官提交送达申请后,只需对反馈的送达结果进行确认。平台强调用户思维,注重操作的便捷和反馈的速度,将“大诉服”理念贯彻始终,极大便利了法官和当事人。
二是“全流程”系统构建,形成闭合工作环路。“全流程”平台构建起联结案件办理“全节点”的闭合结构:立案阶段设专人专岗指引和标识提示,引导当事人通过绑定微信、在地址确认书中填写邮箱地址等方式选择电子送达;案件办理阶段,各类材料在审判服务中心内部顺序流转,通过集约办理最大程度缩短送达时间;送达组一旦确认送达成功,系统将自动向法官作出送达提示,通过公告送达开庭传票的,会对法官做出开庭提醒。审判服务中心整合材料收转、电话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送达复核等各项功能,在工作流程设置和内容分工上均形成一套完整系统。
三是“全流程”手段保障,发挥节点效率效能。以购买服务方式,将电话沟通、电子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辅助性事务外包,通过监管和绩效加以管理,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以长阳人民法庭为例,自被选定为“全流程”模式试点以来,11月该庭完成电子送达667件,邮寄送达1071件,分别占全院数值的63.6%86.2%,体现了“全流程”平台优势。积极拓宽外部协作渠道:与区律协签订《共同推进电子送达工作战略协议》;邀请律师参加集约送达一体化平台推进会、电子送达操作培训;主动走访各大律所,上门为律师绑定微信送达账号。强化送达监管,由专人对电子送达、电话送达、邮寄送达情况进行复核,确保正确投递和有效送达。法官和当事人对“全流程”送达平台的认可度不断增加,平台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全天候”补位需求,延伸司法服务维度。本着便利当事人宗旨,在“全流程”送达平台之外,通过24小时可用的设施实现送达工作全天候在线。院机关和各派出法庭分设“24小时便民服务亭”,实现当事人自助查询、立案申请、文书查阅、材料上传等功能,既解决了8小时外的当事人需求,又能在法官开庭、外出时段为当事人提供办事渠道,降低因信息沟通不畅导致不满情绪的风险。研发“24小时诉讼材料智能交转系统”,送达组与当事人沟通确认后,通过收转柜送达和接收材料,当事人可凭身份证和手机验证码提取和递交材料,打破送达在时间、路程、场地上的限制,有效节约司法资源。
五是“全天候”科技填充,营造智慧法院体验。集约送达工作的推进,为法官和当事人带来信息化引领下的全新体验。法官自上班开始,可通过“集约送达一体化平台”实现线上送达管理,下班后可以接收到送达情况的短信、电话提醒。通过“24小时便民一体机”“24小时诉讼材料交转系统”,当事人可随时以微信、邮件、短信等方式接收和查阅诉讼材料,还能自主安排收取纸质材料的时间。线上线下一体联动,实现送达工作全天候不缺位,对内对外强化信息手段运用,使法官体验到技术带来的工作便利,使当事人直观感受到智慧法院的司法便捷和司法温度。

责任编辑:唐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