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司改专栏
房山法院民商事速裁团队激发诉讼前端化解工作活力
  发布时间:2018-02-07 14:47:15 打印 字号: | |

法官员额制改革以来,房山法院充分发挥法官审判主体作用,建立“三种模式”审判团队,分层次配置审判力量,形成专家型法官、资深法官、初审法官梯队化培养格局,推进重大疑难案件、普通程序案件、简易速裁案件类型化、集约化审判,办案质效整体上实现了大幅提高。特别是18个民商事速裁团队作为诉讼前端化解工作的排头兵、冲锋队,在科学组建、深度挖潜、高效运行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多元化解+速裁”工作成效。今年1-7月,我院民商事收案13330件,诉前导出12346件,成功调解3391件,速裁结案3900件,前端化解率61%,居全市法院首位。通过科学组建团队,民商事审判用约24%的审判力量完成了60%的审判任务,有效破解了“案多人少”的现实难题。
一是组建团队以青年法官为主体,持续积淀矛盾化解力量。为切实加强立案前多元调解工作,我院在对全部员额法官进行人员结构测算后,20173月正式成立速裁审判庭,吸纳民商事各审判庭的法学功底深厚、审判质效突出、群众工作能力较强的青年骨干法官组建8个审判团队,同时对于原6个人民法庭的诉前组共10个审判团队实行一体化管理,将全院所有民商事案件纳入多元调解及速裁范围,形成全院范围内“1+6”的“多元调解+速裁”大格局。在团队人员的选任上,坚持因地制宜、老新互促、培养人才的原则,院内速裁庭审判团队集中选任35岁以下的青年法官,带领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审判辅助事务性工作胜任度较好的资深助理或者书记员,并且两者配合时间较长、工作流程已经理顺,完全适应简案快审的案件数量大、效率要求高、工作规范性强的特点。各派出法庭结合辖区社会矛盾主要特点,选任的法官既有年龄较长、阅历丰富、群众工作能力强的资深法官,又有在基层法庭历练一段时间的青年法官,以老带新,研判互促,保证既要化解基层矛盾,又要提升基层审判工作的规范性和专业化程度。18个审判团队中有14个团队的法官为35岁以下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法官,旨在通过诉讼前端化解工作的历练,切实使青年法官在依法行使审判权的同时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增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使命感和彻底化解社会矛盾的素质能力。

二是积极借助外部解纷力量,打造调裁一体的“大速裁团队”。  

今年6月,我院完成第二批40名人民调解员招录工作,壮大了调解力量。为充分发挥委托调解的解纷优势,我院将两批合计73名调解员编入18个速裁团队,在充分尊重调解员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其学历背景、工作经历等差异分别纳入赔偿组、合同组、金融组、家事组、房地产组等速裁团队及各人民法庭诉前组,并给调解员配备一定的辅助人员,实现专业分流及“团对结对指导”,在速裁法官实时指导下充分释放人民调解员的调解优势。同时,在调解员的工作内容方面,采取专职调解与程序辅助同步进行的做法,在人民法庭由速裁法官指导设立“辅助型”调解团队,人民调解员独立完成诉讼告知、送达、举证指导、证据交换等辅助性事务,调解过程由速裁组全程指导并出具法律文书。在院内设立“专职型”调解团队,人民调解员除独立完成送达、证据交换等程序性事项外,全程独立主持调解,调解助理起草法律文书,交由速裁组对卷宗进行全案审查并决定是否出具法律文书。调解员在调解案件的同时,可以为速裁团队分担部分案件的程序性工作,40%以上案件经人民调解成功只需法官进行审查和司法确认,矛盾化解率实质提升。
三是团队运行流程化管理,提升诉调对接规范化程度。我院深化立案、调解、速裁“三点连环”衔接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调裁衔接的精细度管理程度。立案时随案附《诉调对接流程表》,移转至速裁团队后由人民调解员先行送达、调解,调解成功需司法确认的由速裁法官审查出具调解书,调解不成的开庭速裁,不宜速裁的移转至后端审判团队审理,各环节流转时间不超过两日。调裁移转各环节实行案件移转专人负责制,确保案件材料交接到责任人。各速裁组根据收案类型制作《案件事实审查确认书》,对立案前调解进行要素式审查提示,统一调解与速裁两个阶段的事实审查标准,提升诉调对接在实体及程序各层面的规范化程度。出台《房山法院司法确认工作规则》,明确当事人经人民调解达成调解协议要求出具调解书,或放弃诉讼的,一律经速裁法官进行确认,对司法确认方式、时限、审查内容、流程、不同意见的处理等方面予以明文规定,分门别类明确纠纷审查重点,为多元化解工作规范化确立总纲。制作《司法确认审核表》细化审查对接流程,明确法官对调解程序、实体、文书制作方面的意见,一案一表、限时反馈,确保人民调解与司法裁判同一尺度。

四是“全院大集约、团队小集约”保障团队专司审判核心事务。将法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简案快审”的有力保障。为确保达到民商事速裁团队实现“前端分流不低于民商总结案60%”的目标,房山法院实行审判事务性工作“全院大集约、团队小集约”,层层剥离审判事务性工作,保障法官专司审判核心事务。在院级层面抽调精干力量成立速裁保障组,对送达、评估鉴定、公告、转接诉讼材料四大主要程序性事务实行集约管理,送达组月均送达各类法律文书达100件以上,评估鉴定事务工作小组月均办理司法委托100余件,移送各类鉴定材料200余次,诉讼保全案件确保从当事人申请到执行局采取保全措施平均用时不超过2天,诉讼材料转接设备投入使用后,法官及法官助理接待当事人的时间至少减少30%。各团队内部实行数据录入专人操作、诉讼案卷移转专人负责、裁判文书专人上网、诉调对接流程专人管理的“四小集约”,保证各项工作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五是“三微三化”加速青年法官全面成长。在节奏明快、紧张的审判工作之余,速裁团队的青年法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展微课堂、推出微普法、创新微党建提升审判规范化、促进司法亲民化、实现队伍活力化。通过开展微课堂,速裁各团队以《速裁工作周报》为平台,定期进行速裁工作经验或典型案件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审判规范化程度。推出微普法,设置案件宣传专栏、各法庭文化专栏,开展社区普法、入户调解,参加电台、电视台普法宣传,促进司法亲民化,使青年法官更接地气。央视一套《生活提示》栏目连续四期播出长阳法庭审理房屋买卖纠纷案件“以案说法”系列节目。创新微党建,以审判团队为单元成立党建小分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争创活动,挖掘团队亮点、培育团队风格,使一个审判团队就是一个党建小分队、一个司法改革先锋岗,实现队伍活力化。冯淼法官团队独立每年结案量居全院前三名,李亚丽法官团队以992件的年均结案量位列全市法官结案排行榜前列,辛崇增法官荣获北京市模范法官荣誉称号,以上三位青年法官均在中层副职竞争上岗中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对全院青年干警起到了引领示范、正向激励的良好效果。

责任编辑:唐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