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启明,46岁,一级法官,现任房山法院执行一庭审判员,1985年参加工作,1999年至今一直在执行庭工作。在20多年的法院工作生涯中,他忠实地履行着法律赋予的庄严使命,固守那份对公正的执着;他以诚挚的爱,深刻诠释那份不变的为民情结;他把无私的奉献和强烈的责任感,融入工作点滴之中。工作至今,他曾经连续12次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期间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二等功4次,1999年还曾当选为北京市先进法官,2009年荣立二等功。在近13年的年度考核中皆被评为优秀。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是穆法官付出的智慧与汗水。
用“心”执行,司法为民落实处
无论对怎样的当事人,穆法官总是能够做到耐心倾听、耐心解释,即使一开始情绪激动,甚至是愤怒的当事人也或因为穆法官的谈话技巧,或因为折服于穆法官的个人魅力,当事人也总能够变得心平气和。在处理一起遗产分配案件的过程中,由于涉及拆迁房屋的价值很大,因此几个兄弟姐妹之间互不相让。穆法官一个一个上门找他们聊天,询问他们矛盾的缘由,询问他们小时候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的场景,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穆法官不仅从法律问题对他们进行了一一解答,还从人生、亲情关系出发,对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教育。刚开始,每个人都情绪激动地指责对方的缺点,但经过穆法官一段时间的耐心开导,大家都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并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兄弟姐妹之间关系得到了缓和,还一起给穆法官送来写有“秉公执法,品德高尚”的锦旗。有的同事开玩笑说:“老穆,看你平时是个急性子,没想到遇到当事人倒是挺有耐心的。”穆法官说:“有些情况,你就得听他们倾诉,让他们发发牢骚,尤其是这种亲属之间的案件,大家都叫着劲,其实把话说开了还是非常好解决的。”最后还补上一句:“亲情的感化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生活中的穆法官是一个注重节俭的人,但是对待当事人,却是非常的慷慨大方。有一次,去山里执行一起赡养老人的案件,执行的标的是三个月的赡养费450元钱。但由于其子总是外出打工,穆法官亲自或者委托同事去过几次都没有找到人。天气越来越冷,穆法官始终记挂着山里生活贫困的老人,找了个机会就给老人送去了500元钱,交给老人的那一刻还说是找到他儿子了,刚执行回来的。看到这种情况,有的同事就问:他儿子要是找不着,这可就算你自己的了。穆法官笑着说:继续执行吧,不着急,反正也跑不了,实在找不着也没有关系,总不能看着老人忍冻挨饿吧。
认真负责,公正高效树标杆
“执行工作就要尽职尽责,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追求执行完毕,达到案结事了。”这是穆法官来到执行庭后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日常工作中,穆法官也是这样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在同事的眼中,穆法官是个很会安排时间的人,而在搭档的眼中,他更是一个工作狂。每次外出办案,穆法官总能够根据手中的执行案件,安排出合理的路线,以使外出办案的效率达到最大化;每一次外出查询银行、协助执行,总能够事先将文书填写完毕,将证件文书复印齐全,真正的做到万事俱备,以提高办案的效率。和穆法官搭档外出办案,往往就是不出去则已,一出去就是一天。一天下来,能跑十几个地方,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穆法官总说这是他嫌麻烦,回来了还得再出去,不如一气跑完省事,殊不知就是这种急性性格,才使得他办案的效率总是处于前列。
有一次,本组车辆限行,其他组的执行法官们也都外出办案了,但穆法官手上又有一件比较着急的案件,穆法官二话没说,叫上搭档,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就去办案了。还有一次,马上就要下班了,申请人打来电话说,称自己发现躲了好久的被执行人正坐公交车回家呢,让穆法官去车站把人截住。穆法官立刻带着法警赶往京石高速出口车站,根据申请人的提供的线索,在616车上,找到被执行人,并把被执行人带回法院。开始,被执行人仍旧负隅顽抗,称自己没钱,但是一直等到晚上8点钟,发现抵抗没有用处,而且还要被依法拘留,赶紧打电话让家人把钱送来。钱交完后,被执行人和穆法官相视而笑,穆法官说:还躲着呢,不如早点交了,大家都少受点罪。被执行人笑着说:我算是服了,本想着你们都下班了,回家应该没事呢,没想到在车上被抓住了,我服了,今天人丢大了,以后再也不干这事了。
对于执行工作,穆法官说:只有真正把钱给申请人拿回来才是真正结案,才能真正的做到案结事了,真正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正是这种坚持,和对工作的认真才使穆法官连续多年保持结案第一的记录。
勇于创新 是大家眼中的金点子
每次召开庭务会议,穆法官总是发言最积极的一个。总能针对近期执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向领导反映;有时,为争论一个问题,讲明自己的观点,不惜和领导、同事进行激烈的论证。穆法官说,问题不说出来,工作有时候没法干,大家互相讨论讨论,就能商量出对策。
在平日里,遇到执行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穆法官也总爱和同事们一起交流,总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另外,他还是房山法院执行部门“1231模式”的创始人之一,这一模式在人员的配置,案款的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执行工作的改革创新起了很大的作用。
面对一张张的荣誉证书,面对办公室挂着的一面面锦旗,每当有人问起,他总说,其实自己并不在乎取得什么样的荣誉,他在乎的是当事人的感受,在乎的是怎样把案件执行完毕,最终达到案结事了。